陕西科技大学
低维金属氧/氮化物纳米材料的低碳制造及其产业化

项目涉及的领域: 新材料和新技术

TRL 3: 得到推广应用: 成品形成批量、广泛应用
技术描述,项目的技术优势
项目依托陕西省功能材料湿化学合成及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无机材料绿色制备与功能化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陶瓷材料绿色制备及应用工程中心等多个重点科技合作研发平台,针对低维金属氧/氮化物纳米材料的低碳制造及其应用负载技术实施探索研发。
项目的技术优势
(1)低维金属氮/氧化物纳米材料结构的可控合成技术
本项目研发的低维金属氮/氧化物纳米材料产品在低温(<1000ºC)的制备技术,与行业内现有技术相比,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材料产品的性能指标均高于现有商业产品水平,技术成熟度高,均可实现转化。这是本项目工作的第一个创新点。该优势是材料产品成功应用于下游企业的关键,也可为领域内其他新材料的设计与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2)低维金属氮/氧化物材料的低碳负载及应用技术
项目研发的低维纳米结构材料,在陶瓷、多孔碳等表面负载采用低温短程快烧技术,可实现功能化取向结构的高效负载,实现陶瓷基和碳基复合材料的表面功能化。负载技术反应温度低、烧制时间短,整体能耗显著低于传统技术,可助力传统制造企业低碳转型。
描述该技术未来或有可能的应用情况
项目主要包括金属氧/氮化物纳米材料的结构可控合成及其在基体表面的功能化负载技术。
(1)低维金属氮/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结构可控合成
研发金属氮/氧化物低维结构(量子点、纳米线、纳米片及自组装结构)的的制备技术,制备相关材料的功能化复合结构产品。针对这类低维氮/氧化物作为电化学储能电极和新能源转化催化电极等器件原材料的低成本制备技术实施研发,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锂亚硫酰氯电池催化剂和电催化制氢用原料产品,为新能源领域下游储能和能源转化行业应用建立原材料生产与应用技术基础。
(2)低维金属氮/氧化物纳米材料产品在基体表面取向结构的负载技术研究
研发陶瓷、多孔炭基体表面新型功能化金属氮/氧化物复合材料体系的制备技术,制备具有表面功能化活性的复合材料产品,研发高活性功能纳米材料在陶瓷和碳材料表面的低能耗结构调控技术,包括低温短程热结晶、熔体结晶取向生长和表面功能化掺杂技术。开发陶瓷和碳表面多尺度协同负载结构-功能一体化产品,为下游新能源领域材料表面功能化改性提供原料与技术支撑。
李嘉胤,副教授
邮箱: lijiayin@sust.edu.cn
手机号:13772490975